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慕士塔格峰登山滑雪指南
作者:路人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29 14:07:1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慕士塔格峰位于帕米尔高原东侧,新疆塔什库尔干县与阿克陶县交界处,距离喀什200公里,距离塔什库尔干90公里。它的海拔高度达到7546米,与附近海拔7719米的公格尔峰、7595米的公格尔九别峰一起构成了一道极为壮观的雪山美景。慕峰终年积雪,山顶雪层厚度甚至超过200米,冰雪将慕峰遮盖得严严实实。十余条冰川自顶峰沿着陡峭的峡谷如奔腾的河流般倾泻而下,在山脚因坡度变缓,形成一处处瑰丽的冰塔林奇观。这里的冰川面积达到275平方公里,总蓄水量230亿立方米,正如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事实上,慕峰也是南疆最重要的水源地。
  
  慕峰北面与东面山势险峻,尽为几乎垂直壁立的悬崖峭壁,西坡则较为平缓,这一边也成为慕峰传统的登山路线。自海拔4450米的大本营至海拔6800米的三号营地间坡度在40度左右,期间藏有冰裂缝及一段陡峭的冰壁。从6800米到顶峰的坡度仅为15度。19世纪末,瑞典人斯文.赫定曾经数次试图登上它并未成功。1947年,英国人希普敦和犹尔曼的登顶尝试也告失败。1956年中苏登山队首次登顶成功,次年中国男女混合登山队再次登上顶峰。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登山爱好者成功登顶。可能在世界上海拔超过7000米的雪山中,慕峰是最容易攀登的,而且是最安全的。因为它有相对稳定良好的天气周期,传统登山线路对登山技术的要求很低,慕峰的难度更多的体现在对登山者体力以及意志方面。正因为这一点,慕峰逐渐以“世界最高的天然滑雪场”而声名远播,无数登山爱好者、滑雪爱好者不远万里赶来一尝心愿。就我今年所见,来此的老外似乎滑雪爱好者更多,我遇到Denny,这位来自美国西雅图的可爱老头,更是赤裸裸宣称,“I am a skier,not a mountaineer”,让我顿时引为知己。国内每年都会有那么一两拨人来此,但毫无例外都是为了登山,为了到达那个颇有些诱人的7546米海拔高度。
  
  慕峰登山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七月、八月,自然这也是最适合滑雪的季节。在这两月里,慕峰通常会有连续的好天气周期。众所周知,登山完全就是一门看天吃饭的运动,在自然的伟力面前,个人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任何出色的登山运动员,面对狂暴的天气,也是心惊胆战一筹莫展的。
  
  前面提到慕峰是以难度低安全程度高而闻名,但这绝不意味我们就能轻视这座雪山。毕竟这是一座海拔超过7500米、排名世界第69位的高山。慕峰登山线路之漫长,以及随之而来的痛苦和郁闷,是每一位来此登山的爱好者都必须面对的。翻看众多前人游记,几乎无一例外写到这一点。事实上,近年来每年都会有数百名中外登山爱好者来到这里一试身手,但能够成功登顶者每年亦不过数十,十之二三而已。
  
  随着来慕士塔格登山的人越来越多,山脚大本营的生活条件也愈加舒适。当地登山协会已经在此地建起了半永久性的房屋以及坚固的军队班用帐篷,充作办公室、宿舍、厨房;当地克尔克孜族老乡甚至将台球桌也扛到了大本营。除了用电、洗澡不甚方便外,其他方面我觉得已经无话可说。当然,你不能带着城市的眼光来看待这里,毕竟此处海拔已经是4400米。
  
  撇开让人头疼的高原反应、痛苦不堪的负重攀爬、没法热水洗澡、厕所简陋等等这些糟糕的因素,只是看风景,这里是无法挑剔的。如此雄伟的雪山,每一步攀登过程中,只要你回头看身后连绵的群山、壮阔的高原盆地、身边缭绕的浮云,似乎一切艰辛都值得为此付出。甚至那狂暴惊人的风雪,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和胆量,能够暂时放开生死之虑,也会觉得那是自然界在展示他神奇魅力的另一面。除此以外,慕士塔格所在的南疆地区,喀什、喀什库尔干、莎车、叶城...这里有着如此悠久灿烂的文化,如此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在这里,仿佛身处异域,每一天都是新鲜的,每一天都有让你惊奇不已的事情。滑雪下山后,我去了一趟塔什库尔干,正逢这个塔吉克民族自治县庆祝它的成立五十周年。在县城的文化礼堂里,我见到了无数精彩的歌舞表演,众多的塔吉克族舞蹈家、歌唱家纷纷从国内各地赶来为家乡的人民表演。边看演出,我边在纳闷,这个国内只有两三万人口的少数民族,怎会拥有如此众多的艺术家?他们有着怎样的民族天性?
  
  慕峰登山通常会设置大本营(BC)、1号营地(C1)、2号营地(C2)、3号营地(C3),各个营地的海拔依次为4350米、5400米、6100米、6800米。这种营地设置是最常见的,但并非绝对,各队根据自己的具体请况可能会有出入,譬如有的队伍会在5000米处设置一个前进营地(ABC),某些体力较弱的队员可能就在此休息过夜,畜力运输通常也到ABC停住,因毛驴在雪地行走不易。除了传统的C!、C2、C3,也有设置高C1、C2、C3的做法,就是将C1、C2、C3的营地设置在更高的地方,要高出传统营地一两百米。这样做以让第二天的行程轻松一些,或者说为冲顶留出更充足的时间。
  
  如果能将BC、C1、C2、C3、顶峰五点连成一条线,可以看出这是一条大体接近于直线的登山线路,方向则是由西往东,记住这一点对于登山过程中一直保持方向感非常重要。
  
  从BC到C1的垂直高差达到1050米,超出以后任何两个相邻营地的高差,不过我的印象里这段路程却是最轻松的,可能跟海拔最低有关,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从BC到ABC之间的近700米距离都为碎石坡,走的人多了,已经形成一条明显的小径,走这样的路总比在雪坡上跋涉要轻松。ABC差不多就是慕士塔格夏季的雪线,从此处往上就开始覆盖上了越来越厚的冰雪层。这里大体上也是滑雪者所能滑下的最低高度。不过要再细心大胆些的话,走偏北侧的雪坡滑行能下到更低的位置,再低出100米吧。但一定要细心,往外没多远便是深达数百米的大悬崖,由此摔下恐怕只有粉身碎骨的结果。今年夏季登山期间,有认识的哥们在C1没注意看管背包,结果背包就一路滚着摔下悬崖,就此消失。悬崖下是此起彼伏的冰塔林,煞是壮观,可是我猜测摔下去在空中最后一眼看到这些冰塔林一定不会有欣赏风景的心情。或者从偏南侧的沟谷滑下,因沟谷积雪较多,也能滑到更低的位置。BC到ABC的坡度保持在30度左右,ABC往上到C1的坡度要更陡一些,相当多的地段,我踩着滑雪板(板底覆盖着一层止滑带)无法直上,而必须走一条“之”字形的线路绕上。一般来说,我所使用的这种高山滑雪板最大的爬坡能力就在30度左右,一路上正好借此来大致估计脚下雪层的坡度。
  
  从C1出发,开头是一段高差100米,坡度40度左右的雪坡,攀爬非常费力,对刚出发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下马威。登上此段雪坡,是一处平缓宽广的阶地,这里也是一个良好的扎营地,称为高C1,海拔5500米,位置比起传统C1更佳,且因地势平缓,无须像传统C1那样费力去平整出帐篷大小的雪窝才能安营扎寨,只需稍稍用心便可搭好营地。唯一的隐患是营地后方数百米一大片高悬的冰川,万一坍塌下来,这里肯定首当其冲。离开高C1,此后攀登线路偏向东北,先是一段很短的平缓线路,很快又开始陡雪坡爬升,上升约150米的垂直高度,绕到与那片高悬冰川水平但稍偏北的地方。从这里开始进入了慕峰的冰裂缝区,登山线路也变得弯来绕去,上上下下,不胜其烦,这都是为了避开那些危险的冰裂缝区。中途有一段陡坡,就是两侧的雪壁夹着中间一条极窄的直上小道,三十多米长,坡度近50度,地形上不便于走“之”字形,我被迫拖着雪板直上,爬到中途,一不留神滑倒,直接滑到坡底,半天的努力就这样化为泡影。那种感觉可谓绝望!对滑雪下山来说,这段路也是最烦的地方,不少地段居然是上坡路,坡度还坡陡,几乎让人吐血而亡。如果没有这段冰裂缝区,我相信从顶峰飞速滑雪而下不会超过半小时。多了这段,两小时都打不住。不过话说回来,这段路也是最美的,冰壁冰柱形状各异,裂缝里的冰层晶莹透亮,泛着悠悠的蓝光。大自然似乎总是这样,折磨得你死去活来之际,却又不忘给你相应的补偿。这段冰裂缝区通过甚至要花去两个小时。有的队伍便在中途设置营地,供那些精疲力尽的队员休息。这种过渡营地被叫做C1.5。通过裂缝区之后就面临最后的也是最大的考验,到达C2中间还须翻过一个高差近300米的大雪坡。我在爬这个雪坡时心里不知念叨了多少遍“该死的C2在哪里?”,几近绝望。这个大雪坡叫做绝望坡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翻过绝望坡,出现在眼前的又是一片平缓的雪地台阶,容纳数十顶甚至更多的帐篷也没有问题,这正是海拔6100米的C2营地。紧邻着营地又是一个高差200米左右的近40度陡峭雪坡,为了爬上这个陡坡,当时我不得不走一个超大的“之”字。此雪坡之上又是一个坡度缓和的小台阶,这里可作为海拔6300米的高C2营地。有一些体力强劲的老外选择在此扎营,第二日再早早动身直接冲顶返回,避免C3过夜要忍受高山缺氧的诸多痛苦。不过这种做法对体力的要求极高。我当时在半途遇上几个走路东倒西歪有气无力的德国人,刚开始还诧异这些从小喝牛奶吃羊肉长大的老外怎么体力也会如此不济,后来得知他们是当日从高C2出发冲顶返回疲累所致,佩服之意油然而生。就我所知,国内似乎除了藏队的诸位牛人可以毫不费力实现外,尚未听闻有人这样尝试。依我当时尚佳的体力,六七千米高山也毫无反应的木讷体质,还有全套可以极快滑雪下山的器材,其实可以试一试。不过那次前一天刚从BC直接登到C2,累得吐血,第二日如若又直接登顶再滑雪下山,后无来者不敢说,前无古人是肯定的。可惜这样的壮举我还是做不出来,事实上,第二日我一个懒觉睡到了中午,吃过中餐又等午后风雪过后,也就是下午3点方施施然出发,当天紧赶慢赶也才到C3住下。这个前无古人的举动只能留待后人了。剩下到6800米C3的路程给我的所有印象就是不停地向上爬,坡度大多在30度以内,有一些地段超过,很简单就能判断,我踩着踏雪板没法直上。这个高度的日落美景给我留下了比漫长路程更深刻的印象。
  
  C3到顶峰的登山路线几乎就是一条直线,大部分地段的坡度都在30度以内,越靠近顶峰,坡度愈加平缓,到得最后,干脆成了一个广阔的足球场。在这个世界上最高的足球场的尽头,一南一北矗立着两处黑色的石堆,这就是慕士塔格之巅。因为峰顶常年的大风,使得冰雪也无法在其上积存。两处石堆的高度相差不大,有人认为南边石头的海拔要高一点点,但路线旗是指示往北边的石堆,还有无数旗杆插在上面,旗帜猎猎飘扬,显然更多的登山者认为此处是顶峰。回想起来,从C3往上整个地形就如一个巨大的抛物线,登山者就是沿着抛物线所包围的区域中线朝着顶点一直上攀。一旦不小心越过抛物线,等待他的就是无底深渊。“慕士塔格”在当地少数民族语中意为“冰山之父”,这真是一位仁慈而又严厉的父亲。
  
  参考计划
  
  最快速的计划(需要良好的体力和极佳的高原适应性,全程滑雪下山)
  
  D1 抵达BC
  
  D2 休整
  
  D3 BC--C1
  
  D4 C1--C2
  
  D5 C2--C3
  
  D6 从C3出发冲顶,滑雪下山回到BC
  
  最常见的计划(这也是为绝大数登山队所用的计划,通过反复上下山来适应高海拔)
  
  D1 抵达BC
  
  D2 BC休整
  
  D3 BC休整
  
  D4 C1建营
  
  D5 略往上而后返BC
  
  D6 BC休整
  
  D7 BC--C1
  
  D8 C1--C2
  
  D9 略往上而后返BC
  
  D10 BC休整
  
  D11 BC休整
  
  D12 BC--C1
  
  D13 C1--C2
  
  D14 C2--C3
  
  D15 登顶返回C2
  
  D16 返回BC
  
  实用信息
  
  交通:
  
  从乌鲁木齐到喀什,可选择乘坐火车或是飞机,也有长途汽车。下面是关于列车的详细信息,这也是大多数人所选择的方式。
  
  车次信息(点击查看票价等详细信息) 出发站 发车时间 到达站 到达时间 距离(KM) 运行时间
  
  N946/N947 次 空调快速
  
  硬卧下铺345元 乌鲁木齐 15:51 喀什 14:49 1588 22小时58分
  
  8872/8873 次 普慢
  
  硬卧下铺184元 乌鲁木齐 16:42 喀什 22:08 1588 29小时26分
  
  从喀什到苏巴什村,距离204公里,可选择包车,当地租车价格比较公道,桑塔纳或捷达出租车240元即可送到。或者乘坐喀什开往塔什库尔干县的长途车,60元每人,中途在“204公里”处下车即可。
  
  苏巴什村到大本营,距离8公里,这段路通常租用骆驼驮运。因为一家唤作中坤的公司几乎垄断了整个南疆的旅游市场,你只能通过他们租用老乡的骆驼,价格大幅上升到270元/匹,也没地方讲价。
  
  从大本营往上到C1,当地克尔克孜族老乡可提供小毛驴驮运物资,现在的行情是16元/公斤,比起去年来大幅涨价,同样是垄断之害,你也只能通过中坤公司租用老乡的毛驴。
  
  食宿:
  
  喀什是一座旅游业非常发达的城市,食宿极方便。有众多的宾馆、旅店、招待所可供选择。推荐其尼瓦克,二星级涉外宾馆,这里原来是英国领事馆的旧址,其尼瓦克在印度、波斯语中意为“中国花园”,这里也是国外旅行者常会选择的宾馆。北楼标准间160元/间,三人间40元/人。地址在色满路144号,电话0998-2824148。喀什的维族风味美食可算新疆最地道,这里的夜市非常有名,艾提尕尔清真寺附近的老街有很多夜市,好吃的东西看都看不过来。来喀什如果不去它的夜市,那可是白来了。
  
  大本营里的食宿就简单多了,住通常是自己的帐篷,也可选择当地登协(隶属于中坤公司)提供的床位,但我几乎没看见有人如此。吃饭可以选择在当地登协的食堂包伙,国人可砍价到90元/天,我在大本营的日子里多数时间便泡在这里的食堂,跟我最熟悉的就是这里的维族厨师义马木江。
  
  登山费用:
  
  登山注册费每支队伍收费2000元,不管你的队伍有多少人,所以大家通常尽量凑更多的人组成一支名义上的队伍,尽管大家的计划各不相同。另外环保费、伙食管理费每人将近400元。这些费用基本上都是不可讲价的,因为中坤公司垄断了这一切。
  
  注意事项:
  
  慕士塔格因靠近边境,需要提前在喀什办好边防证,否则在盖孜边防检查站被拦回来那可是郁闷之极。准备一份单位(或旅行社)的介绍信、本人身份证,花上两元钱,很快就可以在喀什边防支队办好。喀什边防支队电话:0998-2825201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